技術文章
明礬檢測儀檢測出的主要危害成分是什么
閱讀:602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我國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面食含鋁量偏高,且面粉、饅頭、油條是我們最主要的鋁攝入來源,而膨化食品是兒童鋁攝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年齡越小的孩子相對攝入量越高。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鐘凱分析,在我國,含鋁食品添加劑常常出現(xiàn)在面粉、饅頭、面條、油條、油餅、麻花、炸糕、粉條、面包、海蜇、膨化食品和其它面制品中。
被檢樣品中的相關指標成分與顯色劑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生特異性反應,可生成不同顏色深度的產(chǎn)物,這些產(chǎn)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會產(chǎn)生有選擇性吸收,顏色的深淺即吸光度的高低與樣品中該指標成分的濃度成相關性,并在適當?shù)臐舛确秶鷥确睦什?mdash;比爾定律。因此檢測的吸光度值經(jīng)儀器內置的標準曲線軟件自動計算可得出樣品中該指標成分的準確濃度及是否超標的結果。
減少鋁的攝入還需要減少其他含鋁食品,比如含鋁油條等。最后,盡量不使用鋁鍋等廚具。為避免攝入鋁超標的粉絲、粉條,建議市民到正規(guī)商城、超市選擇粉絲、粉條,同時要減少食用次數(shù)以及食用量。明礬的主要成分是十二水硫酸鋁鉀,鋁加入到面制品中可以改善產(chǎn)品質量,使制品蓬松,但是對人體有潛在的健康危害,消費者對含鋁食品望而止步。